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韦承庆的简介(韦承庆的简介图片)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26

  本文目录

  

  1. 关于诗人的简介
  2. 神龙的帝王简介
  3. 有关唐朝诗人——杜审言的简介
  4. 武则天的简介

  中国: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

  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论》中,将孔子与杜甫同提并论,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总结整理之功可用集大成者来赞,“呜呼,杜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虽未直接称圣,实亦许之矣。到了明代,杜甫已经正是被称为诗圣了。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3.“诗佛”王维

  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4.“诗囚”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进士出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等职。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有《孟东野集》。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5.“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6.“诗虎”罗邺

  罗邺:唐朝诗人

  7.“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8.“诗杰”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9.“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10.“诗奴”贾岛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1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2.“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13.“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4.“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5.“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6.“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7.“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8.“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9.“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国内: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卞之琳著译研究。》《十年诗草1930-1939》,另篇诗作多首,直至1996年新作一首;《山山水,小说片断》(1983香港山边社);《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等等。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牛汉(1923-),山西定襄人。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50年代初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80年代以来的新作,收入《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等集中。

  穆旦,(1918年—1977年)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郑敏, 1920年出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又转入哲学系。1943年毕业后即赴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院。

  闻捷(1923~1971)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

  雷抒雁(1942-)当代诗人,兼创作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原名雷书彦。陕西泾阳人。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等.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

  国外:国外著名诗人普希金的《给凯恩》、兰波的《感觉》等

  裴多菲•山陀尔《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推荐阅读:

  叶芝普希金叶赛宁爱默生尼采

  聂鲁达莱蒙托夫济慈屠格涅夫海涅

  歌德巴尔蒙特拜伦泰戈尔阿赫玛托娃

  狄金森雪莱艾略特

  A.欧洲

  英国

  贝奥武甫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暴风雨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裘力斯·凯撒

  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琼森米尔顿

  多恩马维尔格雷布莱克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

  艾米莉·勃朗特勃朗宁夫人菲茨杰拉德丁尼生勃朗宁

  阿诺德哈代艾略特劳伦斯狄兰·托马斯

  麦凯格麦克林 R·S·托马斯休斯拉金

  爱尔兰

  叶芝希尼

  比利时

  凡尔哈伦

  法国

  罗兰之歌维庸杜·贝莱高乃依雨果

  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洛特雷阿蒙兰波

  古尔蒙让·图莱雅姆保罗·法尔格克洛岱尔

  瓦雷里佩吉苏佩维埃尔布洛东艾吕雅

  阿波里奈尔普莱维尔阿拉贡保尔·福尔埃雷迪亚

  阿尔托勒韦迪拜斯普吕多姆哥尔

  博斯凯博纳富瓦

  西班牙

  德·拉·克鲁斯维加贝克尔贡戈拉希梅内斯

  马查多乌纳穆诺洛尔迦阿莱桑德雷阿尔维蒂

  萨利纳斯迪埃戈阿隆索纪廉埃尔南德斯

  塔伦斯

  葡萄牙

  肯塔尔佩索亚安德雷森阿拉乌若奥里维拉

  萨拉马戈

  意大利

  《神曲》彼特拉克塔索翁加雷蒂夸西莫多

  蒙塔莱

  希腊

  《伊利亚特》《奥德赛》萨福赫西俄德艾利蒂斯

  塞弗里斯里索斯

  奥地利

  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

  匈牙利

  裴多菲

  德国

  歌德荷尔德林海涅拉斯克-许勒艾兴多尔夫

  尼采格拉斯

  瑞士

  黑塞雅各泰

  罗马尼亚

  索列斯库凯瑟

  俄国

  伊戈尔远征记丘特切夫普希金莱蒙托夫安年斯基

  巴尔蒙特索洛古勃梅烈日柯夫斯基安·别雷洛赫维茨卡娅

  赫列勃尼科夫库兹明谢维里亚宁勃洛克勃留索夫

  吉皮乌斯蒲宁索洛维约夫马·沃洛申霍达谢维奇

  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

  叶赛宁维亚·伊万诺夫

  波兰

  密茨凯维奇米沃什辛波丝卡申切斯卡卡波维兹

  赫伯特罗兹维克

  捷克

  赫鲁伯塞弗尔特

  芬兰

  索德格朗绍尔茨

  瑞典

  海顿斯坦特兰斯特罗默拉格克维斯特马丁松

  挪威

  豪格

  冰岛

  斯泰纳尔布拉吉马格努松古德蒙兹多蒂尔

  B.美洲

  阿兹台克

  特拉特卡岑

  爱斯基摩

  诗二首

  美国

  爱伦·坡爱默生惠特曼狄更生斯蒂芬·克兰

  史蒂文斯弗罗斯特桑德堡威廉斯庞德

  杜丽特尔奥登卡明斯克莱恩罗伯特·邓肯

  奥尔森 A·R·阿门斯金斯堡约翰·阿什伯利塔特

  兰斯敦·休斯默温勃莱毕肖普罗伯特·洛威尔

  普拉斯贝里曼塞克斯顿斯诺德格拉斯奥哈拉

  布洛茨基艾米·洛威尔米蕾梯斯苔尔马斯特斯

  斯塔福德艾德里安娜·里奇伊格内托金内尔拉尼尔

  奥利弗麦克里许杰弗斯路易斯·格吕克

  加拿大

  阿特伍德布洛克

  阿根廷

  卢贡内斯博尔赫斯斯托尔尼

  哥伦比亚

  哈克夫瓦伦西亚卡兰萨

  巴西

  奥里维拉班代拉拉莫斯莫拉埃斯内托

  伊沃梅雷莱斯

  委内瑞拉

  西尔瓦

  乌拉圭

  阿古斯蒂尼伊巴博罗

  智利

  聂鲁达密斯特拉尔维多夫罗

  秘鲁

  巴列霍

  墨西哥

  帕斯

  尼加拉瓜

  达里奥

  圣卢西亚

  沃尔科特

  波多黎各

  马托斯

  C.亚洲

  希伯来

  《圣经诗歌》

  巴比伦

  吉尔伽美什伊什塔尔下阴间

  古阿拉伯

  穆海勒希勒盖斯韩莎

  印度

  泰戈尔

  斯里兰卡

  西格利亚诗选

  尼泊尔

  珍黛妮·沙阿

  以色列

  阿米亥《阿米亥诗选》

  黎巴嫩

  纪伯伦

  日本

  谷川俊太郎与谢野晶子石川啄木岛崎藤村

  朝鲜

  韩国

  金素月鞠孝汶柳谨助文忠成

  越南

  刘仲庐

  泰国

  诗琳通

  菲律宾

  黎萨尔

  印尼西亚

  哈姆扎伦德拉

  D.非洲

  埃及

  亡灵书尼罗河颂新王朝时期的情歌阿顿颂诗

  邵基艾布·沙迪

  突尼斯

  沙比

  阿尔及利亚

  狄布

  尼日利亚

  奥基格博索因卡

  塞内加尔

  桑戈尔

  南非

  勃鲁图斯

  E.澳洲

  新西兰

  巴克斯特

  1.Emily dickins(美国)爱米莉・狄更生,总是喜欢写跟死亡有关的题材;

  2.whitman惠特曼(美国),写《草叶集》的那个,开一代新风。

  3.Will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

  4.T.S.Eliot艾略特,写《荒原》的那个,现代主义的,个人还喜欢他的《空心人》the hollowed men,大概是这样拼吧。

  5.拜伦:一个写诗歌的战士

  6.雪莱、主要作品有《为诗辩护》、《麦布女王》、《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休斯》和《钦契》。

  7.济慈《夜莺颂》

  8.波德莱尔,法国象征主义执牛耳者,代表作《恶之花》

  9.allan poe艾伦坡,美国的,《乌鸦》

  10.EE.Cummings卡明斯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又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

  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神龙元年(七0五)正月,太后仍卧病洛阳迎仙宫之长生殿,病重,宰相张柬之等思乘机拥太子复辟。然太后宠二张,只许二张侍侧,太子、宰相及外臣俱不得近。初,群臣欲以谋反罪诛二张,太后不以为反,至是,张柬之等决以兵诛之。

  先是久视元年(700)柬之由荆州长史擢洛州长史时,与代者杨元琰语及太后革命(周革唐命)事,元琰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入相,遂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曰:“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右丞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柬之又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耶?”多祚泣曰:“大帝(高宗)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二张)所厄,大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因指天地以自誓。柬之既联络北门诸军,然后与宰相崔玄玮、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及敬晖、桓彦范谋举事。适姚元之自灵武至,柬之复以其谋告之。太子于北门问太后疾,彦范,晖同谒,密陈其策,太子亦许之。

  二十二日,柬之、玄啼、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先至北门(即玄武门),而遣多祚、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往东宫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帝位)付殿下,而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地有灵,北门(禁军)、南牙(宰辅),同心协力,以诛二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太子曰:“凶竖本当夷灭,然上(太后)体不安。恐致惊吓。诸公更为后图。”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保卫社稷,殿下奈何置之死地?请殿下自出止之。”太子深知传位巳定,不必乘母病危,而诸臣急于求成,借诛二张之名,以图拥戴之功,故不得不出。于是同皎扶抱太子上马,合柬之、玄玮等从玄武门斩关而入,至迎仙宫,迳斩易之、昌宗于庑下。

  史未言二张拥兵对抗,则知其无谋反之图;史已言立庐陵王为太子乃吉、张之谋,益知二张无取代太子之意。二张少年弄臣,爱之者莫过太后,知之者亦莫过太后,苟或谋反,一夫一绳缚之可已,何待北门南牙汹汹然若有介事哉!柬之等既斩二张,遂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榻前,太后惊起,问道:“谁在作乱?”柬之等回答:“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先告。在宫禁用兵,臣等该死!”太后看到太子,便说:“是你吗?两小于既死,你可以回东宫了。”彦范上前说:“太子怎能再回东宫?当年天皇(高宗)以爱子托给陛下,群臣都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所以拥护太子以诛贼臣,希望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右羽林将军李湛是李义府(高宗、武后时宰相)的儿子,太后一见,便说:“你也是诛易之的‘将军’吗?我待你父子不薄,不想竟有今天!。(可见太后深痛二张之死)湛惭,不能回答。太后又对崔玄玮说:“别的宰相都是由别人推荐,只有你是朕亲自选拔,今天也来了这里吗?”(可见太后深憾此次兵变)回答是“此乃臣所以报陛下之大德。”于是柬之等逮捕了张昌期、昌仪、同休,皆斩之,并将易之、昌宗等都在天津桥枭首示众。其党羽韦承庆、崔神庆、房融等都被捕入狱。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太子监国,赦天下,首先以相王府司马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名使者奉玺书宣慰十道各州。二十四日,太后传位太子。二十五日,中宗即位。二十六日,太后徙居上阳宫(洛阳禁苑之东)。二十七日,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十八日,以张柬之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玮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以上诸人并赐爵郡公。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其余大小功臣皆有赏。二月四日,复国号为“唐”,凡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复永淳(六八二至六八三)以前故事。年号起讫时间使用时间备注神龙705年二月—707年3年景龙 707年—710年 4年(以上参考资料:)

  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亻全)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全唐诗》所收亦此数,并按体裁编次,计有五言古体二,五律二十八,七律三,五言排律七,七绝三。

  本《电子版杜审言诗全集》以施铁民(david steelman)先生输入的《全唐诗》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徐定祥的《杜审言诗注》为校本,编次依底本。异文择善而从,一般不出校,确有价值者,注于篇末。

  一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事迹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季重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季重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审言免官,还东都。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审言生子闲,闲生甫。(《新唐书·杜审言传》)

  诗评

  杜审言,子美祖父也。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倡和,有“绾雾青条弱,牵风紫蔓长”,又“寄语洛城风与月,明年春色倍还人”。子美“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又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虽不袭其意,而语脉盖有家风矣。(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部》)

  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以平侧失眼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甫之家传有自来矣,然遂欲衙官屈、宋,则不可也。(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

  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明·胡应麟《诗薮》内篇)

  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排律则“六位乾坤动”、“北地寒应苦”,七言则“季冬除夜”、“毗陵震泽”,皆极高华雄整。少陵继起,百代楷模,有自来矣。(同上)

  审言“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摩诘“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皆佳句也。然“报”与“催”字极精工,而意尽语中;“换”与“多”字觉散缓,而韵在言外。观此可以知初、盛次第矣。(同上)

  七言律最难,迄唐世工不数人,人不数篇。初则必简、云卿、廷硕、巨山、延清、道济……(同上)

  自少陵绝句对结,诗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若杜审言“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则词竭意尽,虽对犹不对也。(同上)

  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始叶于度。(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目录(共三十九题,四十三首)

  南海乱石山作送和西蕃使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望春亭侍游应诏

  宿羽亭侍宴应制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大(酉甫)[永昌元年]

  赋得妾薄命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登襄阳城

  旅寓安南春日怀归

  代张侍御伤美人送高郎中北使

  都尉山亭夏日过郑七山斋

  送崔融经行岚州

  重九日宴江阴除夜有怀

  晦日宴游七夕

  守岁侍宴应制大(酉甫)

  春日京中有怀扈从出长安应制

  春日江津游望泛舟送郑卿入京

  度石门山赠崔融二十韵

  赠苏味道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赠苏绾书记渡湘江

  戏赠赵使君美人

  【电子版杜审言诗全集】

  南海乱石山作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上山下业)地。

  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

  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

  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

  朝暾(赤色)丹紫,夜魄炯青翠。

  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门必)。

  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

  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送和西蕃使

  使出凤皇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望春亭侍游应诏

  帝出明光殿,天临太液池。

  尧樽随步辇,舜乐绕行麾。

  万寿祯祥献,三春景物滋。

  小臣同酌海,歌颂答无为。

  宿羽亭侍宴应制

  步辇千门出,离宫二月开。

  风光新柳报,宴赏落花催。

  碧水摇云阁,青山绕吹台。

  圣情留晚兴,歌管送余杯。

  云:一作空。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

  画楼初满月,香殿早迎春。

  睿作尧君宝,孙谋梁国珍。

  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迥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大(酉甫)[永昌元年]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赠下人。

  诏(酉甫)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赋得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掩:一作闭。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其一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赤泉:一作赤松。

  其二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后池塘。

  青丝:一作青条。宴乐:一作行乐。

  其三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其四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麋下换弭)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冲妓席:一作衔妓席。

  其五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池分:一作池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

  露:一作霜。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

  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

  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

  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

  罗衣一此鉴,顿使别离难。

  雾:一作露。

  登襄阳城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旅寓安南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春日怀归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

  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

  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代张侍御伤美人

  二八泉扉掩,帷屏宠爱空。

  泪痕消夜烛,愁绪乱春风。

  巧笑人疑在,新妆曲未终。

  应怜脂粉气,留著舞衣中。

  送高郎中北使

  北狄愿和亲,东京发使臣。

  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

  岁月催行旅,恩荣变苦辛。

  歌钟期重锡,拜手落花春。

  都尉山亭

  紫藤萦葛(艹儡去亻),绿刺(罗下换捐去扌)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夏日过郑七山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送崔融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旌旃:一作旌旗。

  经行岚州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重九日宴江阴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除夜有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晦日宴游

  日晦随(艹冥)荚,春情著杏花。

  解绅宜就水,张幕会连沙。

  歌管风轻度,池台日半斜。

  更看金谷骑,争向石崇家。

  七夕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衤玄)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守岁侍宴应制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大(酉甫)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衤玄)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地久:一作日久。

  春日京中有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扈从出长安应制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

  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

  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拂钩陈:一作出钩陈。

  春日江津游望

  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

  烟销垂柳弱,雾卷落花轻。

  飞棹乘空下,回流向日平。

  鸟啼移几处,蝶舞乱相迎。

  忽叹人皆浊,堤防水至清。

  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常不让:意有不合,疑当作常为让。《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

  河东》之“江海宁为让”句或可为证。

  泛舟送郑卿入京

  帝坐蓬莱殿,恩追社稷臣。

  长安遥向日,宗伯正乘春。

  相宅开基地,倾都送别人。

  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

  酒助欢娱洽,风催景气新。

  此时光乃命,谁为惜无津。

  度石门山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

  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

  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

  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

  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

  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

  赠崔融二十韵

  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

  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

  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

  日疑怀叔度,夜似忆真长。

  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

  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

  草深穷巷毁,竹尽故园荒。

  雅节君弥固,衰颜余自伤。

  人事盈虚改,交游宠辱妨。

  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

  思极欢娱至,朋情讵可忘。

  琴樽横宴席,岩谷卧词场。

  连骑追佳赏,城中及路旁。

  三川宿雨霁,四月晚花芳。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兴酣鸲鹆舞,言洽凤凰翔。

  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饬装。

  抚躬衔道义,携手恋辉光。

  玉振先推美,金铭旧所防。

  勿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竞寻王:一作更寻王。

  赠苏味道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汉卒尚重围。

  云净妖星落,秋深塞马肥。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秋深:一作秋高。

  四、五联《全唐诗》作: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

  讴歌移火德,图谶在金天。

  子月开阶统,房星受命年。

  祯符龙马出,宝(竹录)凤凰传。

  地即交风雨,都仍卜涧(氵廛)。

  明堂唯御极,清庙乃尊先。

  不宰神功运,无为大象悬。

  八荒平物土,四海接人烟。

  已属群生泰,犹言至道偏。

  玺书傍问俗,旌节近推贤。

  秩比司空位,官临御史员。

  雄词执刀笔,直谏罢楼船。

  国有大臣器,朝加小会筵。

  将行备礼乐,送别仰神仙。

  城阙周京转,关河陕服连。

  稍观汾水曲,俄指绛台前。

  姑射聊长望,平阳遂宛然。

  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昔出诸侯上,无何霸业全。

  中军归战敌,外府绝兵权。

  隐隐帝乡远,瞻瞻肃命虔。

  西河偃风俗,东壁挂星躔。

  井邑(木分)榆社,陵园松柏田。

  荣光晴掩代,佳气晓侵燕。

  雨霈鸿私涤,风行睿旨宣。

  茕嫠访疾苦,屠钓采贞坚。

  人乐逢刑措,时康洽赏延。

  赐逾秦氏级,恩倍汉家钱。

  拥传咸翘首,称觞竞比肩。

  拜迎弥道路,舞咏溢郊廛;。

  杀气西衡白,穷阴北土玄。

  飞霜遥渡海,残月迥临边。

  缅邈朝廷问,周流朔塞旋。

  兴来探马策,俊发抱龙泉。

  学总八千卷,文倾三百篇。

  澄清得使者,作颂有人焉。

  莫以崇班阂,而云胜托捐。

  伟材何磊落,陋质几翩(儇去亻右加羽)。

  江海宁为让,巴渝辄自牵。

  一闻歌圣道,助曲荷陶甄。

  平物土:一作凭物土。北土:一作北暝。

  辄自牵:一作转自牵。

  赠苏绾书记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戏赠赵使君美人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

  --------------------------------------------------------------------------------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名曌(zhao,与“照”的读音相同。性巧慧,多权术。

   1岁,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父,武土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建成、弟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彟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娘”。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邑、昆明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太宗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高宗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高宗离京师谒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氏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瑗、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后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高宗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特殊字)。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高宗与武后及太子在东都洛阳过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并州。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2武则天年谱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后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高宗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后生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高宗、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赠孔子为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毫州,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高宗、武后回东都洛阳。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年)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绩攻克平壤,擒高丽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绩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后母杨氏病死于九成宫,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高宗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高宗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太宗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五月初五,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后劝高宗封禅中岳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鄯、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相王李旦等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肋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城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河北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后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3武则天年谱

   59岁,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年)正月初五,武后随高宗至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相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于钦州。九日,令丘神绩往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八月十一日,葬高宗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徐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匦,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并州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年)正月初五,武太后在神都洛阳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绩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十一日,兵临城下,李贞自杀,平豫州。十三日,杀韩王、鲁王等参与叛乱者。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66岁,载初元年(689年)正月初一,武太后服皇帝衮冕,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改元永昌,大赦天下。初三,在明堂接受朝贺。初四,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初五,在明堂飨群臣,吐蕃等遣使来贺。二月十四日,武太后尊其父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其母为周忠孝太后,文水陵为章德陵,咸阳陵为明义陵。置祟先府官。十五日,武太后再追王其祖:鲁靖公(克己)为太原靖王,北平王(居常)为赵肃恭王,金城王(俭)为魏义康王,太原王(华)为周安成王。十一月初一,武太后大享万象神官,改元载初,并始用周正(周历),即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一月。

   67岁,天授元年(690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布政于明堂。八日,下诏推行新造的字,其中新造字“瞾”为己名。改诏书为制书。二月十四日,武太后策试贡生于洛城殿,数日方休。贡生殿试自此开始。四月十一日,范履冰下狱死。告密之风起。七月,置制狱于丽景门,专理谋反案以扫除政敌。九月,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6万余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睿宗皇帝也上表自请赐姓武氏。九日,武太后隆重登基称帝,大赦天下,降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十二日,群臣上尊号曰“圣神皇帝”。十月十四日,改文水县为武兴县,县令品秩同赤县(京师长安),百姓世代免除赋税。

   68岁,天授二年(691年)一月二十三日,杀丘神绩。二十八日,杀史务滋。二月,开始惩治酷吏,杀周兴、索元礼。九月二十五日,傅游艺下狱死。凤阁舍人张嘉福让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女皇不许。王庆之多次请立,女皇怒,令赐杖。风阉侍郎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并劝女皇立亲子为皇太子。

   69岁,长寿元年(692年)一月初一,女皇召见存抚使所推荐的人。全部试用,高者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次者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自此开始。二月初三,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顺,分设10州。三月,五天竺国遣使朝贡。八月,女皇令严善思按问旧狱,平反冤案850余人,罗织之风开始平息。十月,狄仁杰请放弃安西四镇,女皇不纳。二十五日,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滋,发兵戍守。

   70岁,长寿二年(693年)一月二十四日,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拜见皇嗣李旦被腰斩于市。又有人告李旦欲谋反。女皇命来俊臣审问其随从人员,太常工人安金藏自剖其胸以证明李旦不反。女皇亲临探视,叹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令停止审查此事。这是女皇第一次在人前承认错误。九月初九,武承嗣等5000人上表请加尊号曰“金轮圣神皇帝”。女皇在万象神宫举行庆典接受尊号。

   71岁,延载元年(694年)一月初十,女皇令娄师德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营田大使,令搞好边境营田。二月,王孝杰击败吐蕃、突厥各3万余人。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十六日,女皇命薛怀义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率18位将军讨伐默啜。八月十七日,蕃胡慕义,捐钱百万亿,请立天枢,以颂女皇功业。女皇令于端门外铸天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一,女皇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改元证圣,大赦天下。十六日夜,明堂起火,照城中如昼。二月初四,杀薛怀义。十六日,女皇去“慈氏越古”之号。四月初一,天枢铸成。天枢由工匠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女皇亲自书写枢名:“大周万国颂德夭枢”,群臣赋诗称赞。七月,吐蕃犯临洮,女皇令肃边道大总管王孝杰讨伐。九月初九,女皇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为“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宴九日,改元天册万岁,大赦天下。

   73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腊月初一,女皇前往嵩山封禅。十一日,封嵩山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成县为告成县。免天下百姓当年租税。三月十六日,新明堂建成,规模小于旧者,名曰通天宫。四月初一,女皇行亲享之礼,改元万岁通天,大赦天下。五月,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反叛,攻陷营州。女皇令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28将讨伐。七月,女皇令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防备契丹。契丹李尽忠自称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兵至数万。九月二十一日,默啜率部讨伐契丹,女皇封其为迁善可汗。十月,默啜破松漠,虏李尽忠妻子。女皇加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不久,李尽忠死,孙万荣代领其众,军复振,攻陷冀州,河北震动。

   74岁,神功元年(697年)四月初三,九州鼎铸成。五月,女皇令娄师德率兵20万讨伐孙万荣。六月初三,女皇下《暴来俊臣罪状制》,杀来俊臣。三十日,孙万荣败死,余部降于突厥。

   75岁,圣历元年(698年)正月初一,女皇祭通天宫,改元圣历。本月,女皇下《条流佛道二教制》,禁止佛、道徒相互毁谤。三月初九,女皇托病,令徐彦伯召回庐陵王李显。二十八日,庐陵王至神都洛阳。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作太子不得忧愤而死。十三日,女皇令武重规、张仁禀、李多祚等率兵30万讨突厥。九月十五日,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女皇批准,立李显为太子。十七日,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二十一日,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知元帅事,女皇亲自送行。

   76岁,圣历二年(699年)腊月二十五日,女皇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二月,女皇登嵩山,过缑山,谒升仙太子庙,亲书升仙太子碑文,立碑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四月,吐蕃赞婆等来降。十八日,女皇为防止身后太子与武姓不相容,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作誓文,告天地于通天宫,铭之铁卷,藏入史馆。七月,吐谷浑1400帐归顺。本年,改昊陵为攀龙台,顺陵为望凤台。

   77岁,久视元年(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三月初六,女皇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四月二十九日,女皇在三阳宫避暑,作成《宴石淙诗及序》。五月初五,女皇服长生药病愈,改元久视,大赦天下,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六月,令契丹降将李楷固击契丹余党,全部平定。七月,吐蕃将领麴莽布支侵犯凉州,围昌松,被唐休璟打败。十月初十,下诏复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

   78岁,长安元年(701年)正月初三,成州言佛迹现,改元大足。八月,苏安恒上表请女皇还政,抑武兴唐。十月,女皇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等从洛阳回到长安,改元长安,大赦天下。十二月,女皇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昊陵。

   79岁,长安二年(702年)正月十七日,女皇首设武举选将才。六月,女皇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十一月一日,封相王李旦为司徒。命审查酷吏旧狱,昭雪者众多。

   80岁,长安三年(703年)正月初一,女皇令武三思、李峤、朱敬则等修《唐史》。四月初九,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求婚。六月初一,突厥默啜又遣使请以女嫁太子之子。

   81岁,长安四年(704年)八月,女皇病卧长生殿。十月二十二日,封秋官侍郎张柬之为同平章事。十一月初五,封天官侍郎韦承庆为行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82岁,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初一,改元神龙。女皇病重。下诏:“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皆赦免。”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等迎太子李显,杀张宗昌、张易之,进至女皇寝宫,逼女皇让位。二十三日,女皇令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女皇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封相王李旦为太尉,同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令免今岁税赋,放宫女3000人。皇族中的流放者和籍没者,子孙皆复属籍,量叙官爵。二十六日,女皇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中宗李显率百官谒女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二十九日,中宗李显封崔玄为守内史,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张柬之为天官尚书,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并同三品。二月初一,中宗率百官诣上阳官问女皇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初四,中宗复国号为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均恢复到永淳以前的原状。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五月初四,中宗迁周七庙神主于西京崇尊庙。下诏:“武氏三代讳,奏事者皆不得犯。”立唐太庙社稷于东都,封张柬之等5人为王,降武氏诸王为公。十一月二十六日,女皇崩于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陵。

  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女皇于乾陵。谥曰:“则天大圣皇后”。

  景云元年(710年)七月七日,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710年)十月十八日,改称“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十七日,改称“则天后”。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十五日,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lyjxgnbdjw.cn/xuexi/5549.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韦承庆的简介(韦承庆的简介图片)” 的相关文章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

采莲(实催)(采莲的采)

  本文目录    写小儿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子的诗句 关于采莲的诗句古诗...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本文目录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译文    注释...